青島農機展會上的華世丹展臺
業內人士認為,今年的微耕機的主題就是"殺價"沒有"最低"只有"更低".因為,今年新品推出不多,價格卻降得厲害。事實上,由于微耕機的企業準入門檻比較低,行業存在無序競爭,"殺價"亂象尤其嚴重,發展前景堪憂!
就拿重慶來講,如今的微耕機市場基本上就是當年摩托車的翻版,很多微耕機企業都是摩托車企業轉型過來的,很多中小微耕機企業,為了生存而搶占市場,開始不計利潤,低價保量,而真正有實力的大企業-接受這樣的"價格戰"大企業為了維持運轉和發展,在研發等方面的投入成本居高不下,而出廠的產品卻失去了價格優勢。
黃總認為,微耕機行業確切存在"低質化"、"同質化"、"產能嚴重過剩"等問題。從技術上看微耕機技術并不低,這是一個綜合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。但是,如今具有專業開發團隊的企業很少,而剽竊高手卻很多,所以,當技術普及的時候就談不上是技術了,于是,正如我們所看到的,微耕機產品之間的差距很小,產品質量也差不多,企業最后只能打"價格戰"了。
微耕機國家補貼--"想說愛你不容易"!
如今,很多人都形象地把"農機補貼"形容為是"唐僧肉"誰都想"吃一口"而在微耕機行業也不例外。不可否認,的確有一些微耕機企業就是沖著農機補貼來的,一旦補貼款到位就能回收成本,甚至,還有利潤可賺,所以,他們整天鉆研的是如何弄到補貼,而不肯花心思在產品研發和技術升級領域。




